徐州的張大姐一家經濟狀況不好,靠丈夫打工維持生計,不料家裡還是進了小偷,更意想不到的是小偷不僅沒偷到東西,還留下了200元和一張字條:不好意思,你家真是一貧如洗,是我從未遇到過的,這200元你拿去換鎖吧。(4月13日《大連晚報》)
  梁上君子不忍下手,反而留錢換鎖,不僅圍觀者眾,而且好評如潮,點贊“俠盜”、“盜亦有道”者不乏其人,儼然一個“高尚”的小偷橫空出世。說句實在話,新聞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,僅憑市民一張圖片的爆料就能說明確有其事?即便是小偷對家徒四壁者不忍下手屬實,一邊倒地放大小偷的“節操”也讓人沒法恭維。
  偷盜行為既不道德又違法,向來如老鼠過街、人人喊打,個別小偷良心沒徹底泯滅而手下留情,只能說明改邪歸正、回頭是岸還有希望,但因此而熱捧之,難免會造成一種輿論暗示,那就是偷富人或者沒窮得一貧如洗地步的,就可以心安理得?如此不但是縱容偷盜行為,而且誰都可能成為小偷光顧的對象並因此而一貧如洗。
  小偷入陋室不忍下手反留錢換鎖,之所以沒被譴責反贏得一片叫好聲,關鍵在於暗合了當今社會的“仇富”心理,這固然從一個側面說明瞭貧富分化的嚴重程度,以及推進制度變革、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值得有關方面予以高度正視;但倘若因此而不辨是非善惡,縱容違法,無疑更危險,後果也更嚴重。
  跟小偷講“節操”,無異於與虎謀皮,在民主、法治社會,不借助道德、制度、法律的力量,謀求社會公平和長治久安,而寄望於不法之徒的良心發現,顯然不只是認知誤區,而且是飲鴆止渴的可怕心態。
  文/範子軍  (原標題:不必放大梁上君子不忍下手的節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dynbjx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